香港現有一百一十六萬名長者,約有三分一長者生活於貧窮線。基層長者族群的辛酸,及衍生而成的政治取向,在如此巨大的貧窮長者人口下,似乎無關世代,更不是天意難違,而是制度問題。一九七○年代,港府訂立「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為方針的養老政策;後於一九九三年發表報告指出,長者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比率正急速下降,家庭漸失安老功能,長者需要更多社區支援。這一切自然構成今天院舍床位不足,安老服務水平低下的遠因,而種安老政策,至此,其實變化不大。 在養老之外,長者應該如何自處?年老後又能否安身立命?本期專訪了香港肝臟權威黎青龍教授、從事鞋業半世紀的手造鞋工匠葉靜,以及退休後成為業餘電競選手的Rosa和Kitty,他們的年老生活正正實踐了安老政策提倡的「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 銀齡自主,似乎才是保障長者尊嚴及生活的正道。
關於香港文摘
「人不會因為老而不再玩樂,只會因為停止玩樂而變老。」
不少人視人口老化為負擔,其實現代老人已非過去老態龍鍾的老人,甚至有新詞「年輕老人(young old)」形容這些年長而不衰老的一群。所謂「年輕老人」,意指那些健康良好,仍能工作又樂意工作,有錢花在非特定年齡消費項目上的老人。由此得出結論:對於人口老化,大眾實在不必一昧悲觀看待。
相關資料
香港文摘 #3
作者 | AUTHOR
香港文摘有限公司出版社 | PUBLISHER
CUP出版書號 | ISBN
9789881957803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9/12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