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鬯是香港現代文學巨攣。先後於中國內地、香港和新馬編輯多種文學剛刊、雜誌,並不輟創作、迻譯逾一甲子,發表「娛人」「娛己」文字數千萬言,有與眾不同的精選大型文集十二卷存世。他還長年雅好集郵票、賞陶瓷、砌模型,調劑生活,且尚以之為題材,刻繪塵間別樣面相,豐富了香港文學寶藏。
《郵票》是繼一九七一年報載、七九年結集的《陶瓷》後,又一描述慾望撥弄人性使之跌宕反復的長篇。全文五十餘萬字,初發於一九七一至七三年《明報晚報》,乃劉先生最長的小說,今首度成書。作者凡事認真,善用光陰心智,把業餘興趣推向極致,玩出專家水準,而後形諸筆端,不啻給熱愛文藝的奮發後秀作了示範。
——梅子
我們知道作者熱愛集郵,但讀了《郵票》才明白那甚至可說是沉迷。如數家珍的郵學資料,本港和各地郵票市場的運作和動向,集郵者和郵商的機心計算,一一為小說提供了與《酒徒》、《對倒》等迴然不同的實感。最妙趣的是主角夫妻對郵票和股票的態度移形換影,戲劇化地保存了七十年代香港的時代色彩。
《郵票》更是一部慾望之書。主角用種種理由滔滔雄辯支持自己的蒐集慾:高尚的興趣、穩賺的投資……但隨着情節發展都不攻自破,最後他憬然大悟,「我見到郵票時,就無法保持理智的清醒了」。慾望的本體只能是慾望本身,可以用品味、收益來衡量,就不是真正的慾望了。小說看似結束得有些倉卒,也許因為剛刊改版或老闆指示,但慾望從來不可能圓滿,不圓滿不正是《郵票》最理想的結局?
無論就劉以鬯的小說或香港報紙的連載而言,《郵票》都是不容遺忘的異數。
《郵票》成書,讓今天的讀者既對劉以鬯怎樣追求與眾不同,增加了一個嶄新的觀察角度,也能藉此窺見香港副刊文化如日方中時代的廣闊包容。
——樊善標
| 內容節錄 |
1
集郵三十年之久的岑恕,在郵票雜誌上看到一篇有關集郵範圍的文章後,才悟出自己的錯誤。過去的三十年,他在郵票上花的時間與金錢雖不少,成績卻有限得很。論量,已有四十幾本郵集;論質,相當平凡。三十年來,逢郵卽收,使搜集的範圍越來越大,花了不少時間與金錢,始終無法集成有系統而精彩的專集。如今,讀了那篇精闢的文章後,幡然悟出自己的錯誤,決定改變集郵的方針。
在此之前,岑恕不但搜集國郵與港郵,連英屬、法屬、葡屬、日本、蒙納哥、安道拉、梵蒂岡等都集。後來,塞布魯斯郵票漲價,他就收集塞布魯斯郵票;寮國郵票漲價,他就收來察國郵票;巴布亞與新幾內亞郵票漲價,他就收集巴布亞奧新幾內亞郵票。前幾年,名畫郵票引起全球集郵者的廣泛興趣,他也集中精力去搜集名畫郵票。但是,名畫郵票越出越多,有如潮水般湧入郵票市塲,使他不得不因資力不夠而改集別的專題郵票。就在那時候,英國「磁線紀念票」價格瘋狂上漲,岑恕想賺錢,決定收集英國「磁線紀念票」。在英國,「磁線紀念票」像股票一樣隨時可以拋售;隨時可以購入。與股票一樣,「磁線紀念票」也有行情,而且經常變動。英國出版的郵票雜誌上,只要是經售英國郵票的郵商,刊登廣告時,多數會將「出售」與「收買」的價錢並列;而兩者之間的差額很微。在這種情況下,收集英國「磁線紀念票」變成一種投資了。許多人因爲收集「磁線紀念票」而發了財。說「發財」,其實一點也不誇張。舉個例來說:一九六三發行的「紅十字會紀念票」全套三枚,面值不過三個先令,等於港幣兩元四角;到了一九七O年,竟漲到四鎊一套,等於港幣六十元左右。這種上漲率,除了股票,沒有別的東西可與比擬。
岑恕認定這是一個好機會,在票價漲到巔峰的時候購進一批,放在保險箱裏,以爲過些日子就可以賺大錢,想不到票價卻從那時候開始下降了。
英國「磁線紀念票」的跌價,使岑恕不敢再將郵票當作投資的對象了。雖然圈內人一致指出:在過去的幾年中,郵票市塲呈現前所未有的興旺。全球集郵人士的增加,加上幣制的不穩定,使郵票貿易成爲一種「健康的貿易」。但是,岑恕總覺得自己不適宜做郵票商;更不適宜將郵票當作賺錢的貨物,唯有將興趣集中在收藏方面。
這些年來,岑恕收藏的郵票,已達四十多册。其中雖有不少專集,卻沒有一部專集可以稱得上精彩的。在此之前,他從不懷疑自己的搜集是否正確;現在,讀了那篇文章後,不得不承認三十年來的搜集等於在一個偌大的黑森林中摸索。
認識過去的錯誤後,必須將錯誤糾正過來。岑恕決定縮小集郵的範圍,希望能夠集成一部精彩的專集。
縮小範圍,是一個原則。有了這個原則之後,就該決定收集哪一個國家的郵票?哪一個階段的郵票?
第一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岑恕是中國人,搜集中國郵票當然是最適當的選擇。至於搜集哪一個階段的華郵,倒是一件相當傷腦筋的事情。照理,搜集近期票困難比較少,必可事半功倍。問題是:中國近期票之亂,世無前例。尤其是加蓋金圓郵票,由於幣制太不穩定,不但「亂」;而且價值太低。有些改金圓的郵票價值低得被外國人當作糊牆紙使用。
——摘自本書P.1 -P.2
| 作者簡介 |
劉以鬯(1918-2018),BBS、MH,原名劉同繹,字昌年,香港著名小說家、編輯,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鎮海。一九三六年開始發表創作,主要作品有《酒徒》《對倒》《打錯了》《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郵票》《劉以鬯手稿:郵票裏的文學世界》等。
〈郵票》是作者最長的長篇小說,一九七一年至七三年連載於《明報晚報》,今首度出版單行本。
劉以鬯長篇小說的創作,最初邊寫邊連載於報刊的版本,與成書的版本差別很大,《有趣的故事》原文二十三萬字,成書時作者大刀闊斧,只保留兩萬字的一個短篇;《鏡子裏的鏡子》原文十八萬字,成書時刪削為六萬字的一個中篇;《對倒》十二萬字,一度改為短篇小說。這部《郵票》長逾五十萬字,作者一度亦只節取開篇的五萬字,改名為《郵票在郵海裏游來游去》發表。而今本事版,保留連載小說的全文,原汁原味印行,相信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有趣的閱讀體驗。
郵票 | 劉以鬯長篇小說
作者 | AUTHOR
劉以鬯
出版社 | PUBLISHER
BOOK MATTER 本事出版
書號 | ISBN
9789887072737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12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