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影行業的輝煌年代,邵氏製片廠以其龐大的規模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為本地電影市場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時作品出產量曾排名世界三甲。
黃家禧作為邵氏電影的製作總監,歷經54年,參與製作超過200部電影,對於香港電影的發展貢獻良多。
他將自己的經歷及電影製作過程記錄成書,旨在保存邵氏電影的歷史。這本書不僅詳述了邵氏前期100部電影的演員陣容、製作費用、拍攝天數及收入,還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許多鮮為人知的趣聞逸事,讓讀者得以深入了解這段歷史。
此外,《邵氏製片人的那些年:黃家禧的光影情懷》中還有眾多名人為黃家禧先生寫序:凌波女士、陳勳奇先生、邵音音女士、李修賢先生、杜南星先生、周揚明女士、丁羽先生、黃劍虹小姐、李新業先生、方國珊議員、姜廉清先生、梁麗嫦女士、盧永強先生、張燕女士、王虹虹女士以及朱延平導演。
| 內容節錄 |
少林三十六房
英文名 The 36th Chamber of Shaolin
發行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 1978-02-02
製片人 方逸華、黃家禧
導演 劉家良
編劇 倪匡
監製 邵逸夫
主演 劉家輝、汪禹、張午郎、唐偉成、吳杭生、李海生、韓國才
製片人手記:
這是我第二部製片的電影。本來張麗珠小姐是劉家良的製片,但張小姐遠赴美國後,劉師傅之電影製作便由我插手。
由於劉師傅之電影以武打為主,他要求甚高,所以拍攝天數一般是90天以上〔其他導演約在40至60天之內完成〕,武師用量甚多,公司自然希望按實際情況合理地控制其預算開支。劉師傅的成功在於武打方面,賴他武師的班底為他搏命有以致之,所以他拍戲必然維護他的武師。武師拍戲是以日薪計算,而武師日薪是當時眾多日薪演員中酬金最高,開支最大的也是這類武師演員,很多時公司可以節省費用也是在這方面。
例如武師當時日薪是120元,一個武師打完死掉成睡屍,其實可以找個40元的臨時演員代替,但一個賣錢的導演為維護其班底,讓其武師可以多賺幾天日薪,往往要求仍要用該武師做睡屍。這個做法也是無可厚非,如何去控制說服導演,便要靠製片,視乎製片如何跟導演周旋了。
劉師傅是一個講義氣的武人,在這事情上,我和他商談的過程中,我也漸漸學識了「欲擒先縱」、「以義氣博義氣」的對人方式,挺管用。
《少林三十六房》片由77年2月開拍至同年9月完成,共拍攝了145天,共用菲林超過十萬呎〔一般電影都只用約四萬呎〕,原因是武打鏡頭每每拍攝40、50次之多,主角劉家輝常常打到筋疲力盡。電影最後於1978年2月上映,收入HK$2,965,013.2是當年全港票房收入排第8位,也是邵氏公司該年所有影片票房收入的第一位;而且全世界包括西方市場都叫好,口碑與票房甚佳。辛苦總算有回報。
文:黄家禧
——摘自本書P.35
| 作者簡介 |
黃家禧,
1970年代加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監製電影超過200部。
1973年轉入製作部文書工作。
1976年第一部製片《妙妙女郎》。
1978年第二部製片《少林三十六房》。
1980年升任製片經理。
1985年移民加拿大,經營餐飲事業。
1993年重返邵氏公司擔任製作總監,直至現在。
邵氏製片人的那些年:黃家禧的光影情懷 | 普通版
作者 | AUTHOR
黃家禧
出版社 | PUBLISHER
豐林文化
書號 | ISBN
9789887636885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11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