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加薩還未成為過去,而下一次的「加薩」就在前方。
若是我們忘記這次發生在加薩的事,那麼,我們的遺忘,
便鋪就了通往下一次「加薩」的道路。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以來發生的事件,若僅僅從「哈瑪斯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的觀點來看待,便明顯忽略了歷史脈絡,即以色列這個國家是由殖民者建立的殖民地國家,並且對巴勒斯坦人實行種族隔離(基於特定種族至上主義的種族歧視國家)的事實。
一九四八年,猶太人擁有了自己的祖國,結果卻使巴勒斯坦人成為第二個猶太民族,現代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因以色列建國進行種族清洗而失去自己的家園以來,不管是成為難民、一九六七年遭到占領的領土的居民,約旦河西岸或加薩,還是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人的歷史都是一部集體屠殺的歷史……
※各界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穎芝 《轉角國際udn Global》編輯
包修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張景安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張鎮宏 《報導者》國際主編
陳立樵 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黃惠貞 板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淇華 作家
◎為什麼巴勒斯坦人會成為難民?
◎以色列是如何建國的,並且以色列是個怎樣的國家?
◎加薩人民,尤其是在過去十六年中處於封鎖的狀態下,這是一種怎樣的暴力?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瑪斯主導的越境襲擊引發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史無前例的種族滅絕攻擊。僅僅兩週內,加薩地帶的巴勒斯坦人超過四千人喪命,其中近一半是兒童;截至二○二四年八月中,死亡人數已衝破四萬人,九萬多人受傷,被俘以及失蹤人數更是分別達到萬人以上。
儘管主流媒體每天都在報導加薩的情況,但其內容既不符合事態的嚴重性,也未能傳達問題的核心。加薩七成的居民為什麼、又是怎麼成為「難民」的?在長達十六年以上的封鎖下,加薩居民是如何被迫生活──以及死亡的?以色列究竟是怎樣的國家?關於這些對理解問題結構至關重要的部分,主流媒體始終保持沉默,報導事件的同時,通過這些報導反而扭曲與隱藏真相,這正是薩依德(Edward Wadie Said)批判的典型「伊斯蘭報導」,他稱之為「遮蔽的伊斯蘭」。
●今天,巴勒斯坦人是為了從占領狀態中解放巴勒斯坦而戰,這是一場歷史悠久的抗爭。
●以巴問題的根源,是殖民者所懷抱的殖民主義;所要面對的,是該如何處理殖民主義侵略的歷史。
專門研究巴勒斯坦問題的岡真理教授在書中將以歷史脈絡為基礎,
為讀者逐一解析複雜的以巴情勢的關鍵點。
※本書源自岡真理教授於京都大學與早稻田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內容,書中增補巴勒斯坦問題相關年表以及地圖,讀者閱讀時,能夠像親臨研討會一樣,得以對「巴勒斯坦問題」有詳盡的理解。
| 目錄 |
■ 巴勒斯坦問題 相關年表
◎中文版序:加薩,做為希望的象徵
◎前言
◎第一部:加薩是什麼地方?
.每年舉行的以色列仇恨遊行
.四個要點
.以色列發起的種族滅絕
.封鎖下的加薩反覆遭受攻擊
.對外發聲困難
.以色列的情報戰
.加薩是什麼地方?
.以色列是如何建國的?
.錫安主義的誕生
.錫安主義不受歡迎
.殖民主義背景下的錫安主義
.巴勒斯坦的分割計畫
.襲擊巴勒斯坦的種族清洗──「納克巴」(大災難)
.以色列國內的動向
.加薩人口有多擁擠?
.哈瑪斯的誕生
.奧斯陸協議後的七年
.民主選舉中獲勝的哈瑪斯
.做為行使抵抗權的攻擊
.「封鎖」究竟意謂著什麼?
.加薩所發生的事
.生不如死
.偉大的回歸遊行
.加薩自殺事件增加
.「只要遵循國際法對待巴勒斯坦」
.來自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喬瑪娜女士的演講
.來自加薩中部安哈爾女士的演講
◎第二部:加薩是人類的恥辱
.不斷反覆、再反覆
.不斷遺忘的結果
.不對稱的攻擊
.攻擊和平示威
.可恥的遺忘
.巨大的實驗場
.加薩的動物園
.國際的無所作為
.語言與人性
.不可稱之為「仇恨的連鎖」
.約旦河西岸的現況
.十月七日攻撃的意義
.逐漸明朗的事實
.我們應該問的是「以色列是什麼」
.錫安主義和巴勒斯分割計畫
.以色列的種族隔離
.這是政治問題,而非人道問題
◎問答時間
Q:對加薩還有巴勒斯坦,有什麼事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嗎?
Q:對於那些漠不關心的人,要怎樣才能喚起他們的注意呢?
Q: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也有資格向其他人說正在巴勒斯坦發生的事嗎?敘述的時候,有什麼必須注意的地方嗎?
Q:以色列的猛烈攻擊持續不休,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支援以色列呢?
Q:希望能詳細說明什麼是「BDS運動」。
| 內容節錄 |
序
中文版序
加薩,做為希望的象徵
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的種族滅絕攻擊已持續了9個月,至今仍未歇。230萬居民中,有2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七成以上的房舍遭到破壞,死亡人數超過37,000人,其中有四成是14歲以下的兒童。
奪去人民生命的,不只是飛彈和砲彈。以色列利用「飢餓」做為戰略,使加薩居民陷於極度缺糧的窘境之中,特別是北部地區半數以上的居民正處於毀滅性的飢餓狀態。以色列還攻擊了醫院,殺害醫護人員,有組織地破壞醫療系統,在衛生不佳的避難生活中,傳染病蔓延,人們在沒有足夠的營養、藥物和治療的情況下相繼死亡。在這裡,即使沒有飛彈的物理性殺傷力,生命仍因結構性因素正逐漸崩潰消逝中。
然而加薩的種族滅絕不僅僅是人類的屠殺。
加薩擁有四千年的歷史,經歷了希臘、羅馬、拜占庭、阿拉伯伊斯蘭、鄂圖曼帝國等多重文明的洗禮。加薩最大也最古老的大奧馬里清真寺(Great Omari Mosque)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僅次於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的第二古老清真寺,最初是古羅馬祭祀眾神的神殿,在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後,它成為了基督教教堂,7世紀阿拉伯帝國征服此地後轉為清真寺。如今,象徵加薩多重文明歷史的這座清真寺也化為瓦礫灰燼。這不是無差別攻擊的附帶損害,而是以色列刻意摧毀了加薩兩百多處的歷史遺跡、圖書館、博物館及文化中心等見證加薩歷史的紀錄和記憶場所。這是文化性的種族滅絕,是歷史的屠殺、記憶的屠殺。他們透過抹去實際存在過的歷史記憶,企圖將加薩變成歷史的真空。
人是歷史性的存在,身分認同由歷史塑造而成。個人的歷史、民族的歷史、共同體的歷史……巴勒斯坦人能成為「巴勒斯坦人」這一政治主體,是因為巴勒斯坦這片土地的歷史是他們自身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如今,巴勒斯坦人的這個歷史性身分的依據,即土地的物理性記憶,正遭到策略性地摧毀。
屋舍的破壞也是如此。家不單是遮風避雨的牆身與屋瓦,它是家族集體記憶的場所。對於七成都是難民的加薩居民來說,家意謂著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因種族清洗被迫離開故鄉,做為難民來到加薩後的76年來,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這包括在難民營的帳篷生活、近60年的占領、兩次起義、超過16年的封鎖、永無止境的軍事攻擊和集體屠殺──那無數的苦難記憶與每次共度難關的抵抗記憶。而當這些屋舍變成瓦礫,意謂著傳承其中的家族歷史以及整個共同體的歷史都被粉碎殆盡。
以色列正在加薩進行的,是對「巴勒斯坦人」這一歷史存在的抹殺;試圖抹去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歷史存在的痕跡。這無異是一場對巴勒斯坦人的浩劫。
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諸國主流媒體,將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主導的跨境突襲描繪成一場毫無來由的、突然的恐怖攻擊,並將以色列的攻擊視為對這一恐怖攻擊的「自衛」戰。然而,在這樣的報導裡,存在著雙重的歷史遺忘和隱瞞。
如同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所言,哈瑪斯的攻擊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歷史並非在10月7日突然開始,在此之前,已有以色列的種族清洗、長期的占領與封鎖,以及種族隔離的暴力歷史。在這些暴力下,巴勒斯坦人近80年來一直被剝奪人權、基本自由,過著無人道的生活。目前在加薩所發生的,是追求從殖民統治枷鎖中解放的巴勒斯坦人,與竭盡全力維持殖民統治並施加毀滅性暴力的殖民主義國家之間的「殖民戰爭」。然而,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媒體,掩蓋了這一歷史事實。
還有一點,他們都忘了,在反殖民抗爭中,被殖民者一方也會行使屠殺暴力的歷史事實。這些暴力是抵抗的暴力,只有在面對殖民主義的暴力時才會出現。當然,因抵抗衍生出的暴力,仍必須審判其戰爭罪行,然而,若不進而批判根源上的暴力(即殖民主義的暴力和占領的暴力),僅僅譴責抵抗的暴力,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且不公正的。如同若沒有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就不會有霧社事件;如果沒有滿洲國的建立,也不會有1932年反滿抗日游擊隊對撫順煤礦的襲擊。同樣的,若沒有以色列的種族清洗、占領和種族隔離等暴力,就不會發生10月7日的跨境突襲,更不會有民族解放組織哈瑪斯的存在。
世上的歷史證明,殖民國家總是以巨大的毀滅性暴力來應對被殖民者的抵抗暴力。我們觀看亞洲、日本的歷史正是如此。那些不譴責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徑,反而試圖在歷史脈絡下理解哈瑪斯攻擊行為是「反猶太主義」的人,恰恰是那些未反思自身殖民主義侵略歷史的國家,包括那些曾經的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殖民者國家(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在2023年10月27日訪問以色列大使館時向以色列表明「感同身受」之意,正是這種態度的明顯展現。
加薩的種族滅絕暴露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現代世界依然由與19世紀無異的殖民主義國家,也就是這些國際卡特爾(cartel,或稱獨占聯盟)所支配。在加薩人民遭到大規模屠殺的同時,一個月後在巴黎將舉辦以「和平盛典」為號召的奧運會。當在加薩發生與「和平」完全背道而馳的事件,卻還舉行這樣的「和平盛典」,仔細想想,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些舉辦盛典的資本主義推動者正是支持猶太人至上主義和種族隔離國家以色列,並暗中支持其種族滅絕行為的國家。事實上,奧運會所揭示的「和平」以及西方國家宣揚的「自由」、「民主主義」和「法治」,與昔日那些帝國所謳歌的「文明化使命」或「解放亞洲」一樣,只不過是掩蓋其內在不公正的虛假招牌罷了。
殖民主義並未結束。加薩,以及整個巴勒斯坦,這些場所凝聚了近代五百年來歐洲和美國全球殖民主義歷史及種族主義的種種矛盾。因此有人說:「巴勒斯坦獲得解放,世界也將獲得解放。」
如今,「加薩」已成為人倫淪喪的代名詞。然而,請試想,如同當前全球聲援巴勒斯坦示威抗議中所高舉的口號,倘若從約旦河到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都獲得解放……在這片充斥著歧視、壓迫、殺戮和破壞的土地上,昔日的壓迫者與被壓迫者能夠成為朋友、鄰居,並且比肩圍坐在同一張餐桌旁。那時,巴勒斯坦將成為照耀世界的燈塔。在這樣的歷史願景下,「加薩」會成為我們的「希望」的代名詞,成為象徵著我們尚未見過、最美的明日世界的詞彙,鼓舞著我們追求歷史正義的戰鬥。
2024年6月30日 寫於花岡礦山起義紀念日
岡 真理
| 作者簡介 |
岡真理,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1960年生。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並於該校完成碩士課程。在學期間,透過閱讀巴勒斯坦作家格桑.卡納法尼(Ghassan Kanafani)的小說,接觸到巴勒斯坦問題和阿拉伯文學。曾留學埃及開羅大學,擔任過摩洛哥日本大使館專門調查員、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間・環境學研究科教授,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專業領域為現代阿拉伯文學和巴勒斯坦問題研究。著有《記憶/物語》、《阿拉伯,祈禱作為文學》等書。
| 譯者簡介 |
韋杰岱,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後,進入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修讀碩士。現為編輯、譯者
蔡傳宜,成大歷史所畢業,曾任職於遊戲公司及出版社。喜愛歷史、會出現屍體的小說,和其他所有能寫成文字的東西。譯有《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等書。
被誤解的加薩:加薩是什麼地方?透視以巴衝突的根源
作者 | AUTHOR
岡真理
出版社 | PUBLISHER
商周出版
書號 | ISBN
9786263107205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9/05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