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Religion: Why He Is So Much Better Than Trying Harder, Doing More, and Being Good Enough
✦推爆臉書與X,概念影片在YouTube創下48小時700萬次超狂點閱率!
✦攻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TOP3
✦全球3000萬人熱烈討論!長期盤踞美國最大連鎖書店「暢銷榜單牆」
如果宗教這麼偉大,為什麼它引發了這麼多戰爭?
它能蓋巨型教堂,為什麼卻無法餵養窮人?
你追隨的是真實的耶穌,還是被發明出來的耶穌?
如果你曾對宗教抱有懷疑、不解,甚至失望,
把宗教說的先放一邊,聽聽耶穌是怎麼說的!
2012年,當時23歲的傑夫寫了一首熱情而強烈的詩〈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他和朋友把這首詩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沒想到短短48小時之內竟然吸引了七百萬個人點閱,一年的點閱人數更高達兩千三百萬以上!影片引起的共鳴和回響不計其數,不分教徒和非教徒,從無神論者到各方宗教領袖都認真關注和討論,傑夫也從此一頭闖進文化交談與人生思辨的領域。
在本書中,傑夫再次重申他在詩中想傳達的概念:律法與慈愛的距離、強求與恩典的對比、外在表現與內心平安的差異,以及絕望與希望的分野。書中所說的「宗教」並不是指人的信仰,而是錯誤僵化的教條、自以為義的宗教人士,以及那些以宗教之名傷害他人的行為。他在書中對耶穌、宗教、人生提出許多疑問和詮釋,為讀者展現了年輕世代的精神探索方向。
本書不只有深刻的省思,也有溫暖的治癒。傑夫說,他也曾經誤解宗教的意義,有過一段混亂糟糕的日子,他認為自己其實並不夠格來寫這本書,但是他說:「既然我嘗過了恩典的滋味,自然忍不住想告訴別人。」因此,他決定分享自己的故事與想法,希望這樣的經驗與讀者的生命產生聯繫,一同領受神的恩典與救贖,最後進入愛與療癒的世界。
| 目錄 |
目錄
專文推薦 固守耶穌的話,認識真理而獲得真自由 張日亮
專文推薦 信仰離生活有多遠? 管中祥
專文推薦 讓耶穌完成你生命中的美好計畫 銀色快手
專文推薦 一本見證信仰基督教過程的好書 盧俊義
作者的話
前 言 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
第一章 有請真實的耶穌現身
第二章 為什麼我認為耶穌討厭宗教(而且你也應該如此)
第三章 基要派、偽君子,以及其他所謂的「基督徒」
第四章 宗教製造敵人/耶穌帶來友誼
第五章 對宗教來說,人有分好人和壞人/對耶穌來說,只有需要恩典的壞人
第六章 宗教是人向神討東西的工具/追隨耶穌能讓人得到神
第七章 宗教認為苦難是神對你的懲罰/神已為你的行為懲罰過耶穌了,所以苦難是祂的恩典
第八章 宗教說:如果你……神就愛你/耶穌說:神一直很愛你
第九章 宗教指向一個黯淡的未來/耶穌許你一個光明的未來
第十章 為什麼耶穌愛教會(你也應該愛)
結 語 你認識耶穌嗎?
謝詞
來自傑夫的邀請
| 內容節錄 |
你信什麼教?
別隨口說說,我想問的是:你真正信仰的是什麼? 我想問的不是你在臉書資訊欄填的東西,也不是你在申請表上勾的選項。我想問的是:你將信心放在何處? 是什麼東西給你動力? 什麼是你所真正認同的?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對這些問題都有一套制式答案,但只要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裡面多的是謊言。
如果你我有共同之處,我想你大概也從小認為有神存在(無論「神」指的是什麼),對吧? 但不久之後,你會發現現實似乎跟這個概念越來越不協調,「相信有神存在」的想法似乎也越來越遙遠。雖然為了保持自我認同,我有段時間還是堅持自己是基督徒,但上中學之後,連我都覺得這很荒謬,因為現實世界似乎不需有神照看。我還是會跟人家說我是基督徒—但只有在這樣講對我有利的時候。除此之外,我真的不想理祂了。
我想,我真正信仰的宗教大概跟大多數美國青年一樣,是一種披上基督宗教外衣的道德感。我相信遙遠的某處有個神,祂希望我們都做個好孩子,如果我們做到了,祂會說祂多愛我們,把我們的照片貼在冰箱上,然後給個獎品──這樣皆大歡喜,不是嗎?
我曾自認是基督徒:周遭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基督徒、我媽帶我去教堂、家裡也擺著本聖經。因為這些,我也以為自己是基督徒。說自己是基督徒,似乎比否認更能拉近我跟朋友、家人、社會的距離。對我來說,當個基督徒讓日子更好過,但我從沒有真的愛過、服事過耶穌。
對美國人來說,這樣的經歷不是很常見嗎? 大多數美國人都自認是基督徒。我們說自己是基督徒,因為這聽來似乎不賴,讓我們看起來有道德,可以讓父母不擔心、不來多管我們,而且還不會下地獄呢!──當然,前提是我們真的相信有地獄。
我媽跟我算是常去教會,至少懂得儀式、會唱聖詩,不過,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教會模範生」。沒錯,我是聽了不少講道,知道耶穌為我們死,可是我的生活過得很糟、很痛苦,糟到我根本不覺得耶穌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的父母從沒正式結婚,我由我媽獨力帶大。她是個很好的人,盡她所能為我做了一切,讓我獲得可能獲得的每個機會。然而,因為她身體殘障、精神狀況也不好,並不能常去工作。這代表我們一直得住有房租津貼的廉價租屋,並依賴社會福利、救濟和食物券過活。於是我們常常搬家(從幼兒園到中學,我總共轉了八次學),而且每次住的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我記得自己去教會的事,我很喜歡在那玩遊戲、做壁報、唱歌,但總覺得這些跟我的生命很疏離。其他的孩子似乎都很愛一起做這做那,但我在人群中總覺得不太自在。於是,我假裝我也樂在其中,想說我如果能比那些好孩子做得更好,那我大概就能融入了。所以如果約翰得了個金牌,那我一定要得個白金牌。
我變得既驕傲又「虔誠」,而且這種態度在我青少年時期越來越嚴重。我上中學時,覺得自己實在太優秀了,因為我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發生性行為,我一直覺得我比那些人來得好。我夠常去教會,所以我覺得對神來說我夠好了;我夠常看耶穌的故事,所以我根本不需要祂了。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我以為我是個好孩子,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從國中開始,我就是個問題人物,對學校、對我媽、對自己的人生,全都漠不關心。我成績很爛,因為打架、偷竊被退學,而且耽溺色情八年之久。
升上高中後,我變得更加頑劣,作業從來不寫,高一留級。去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跟朋友打混、跟女生聊天。我媽知道我的朋友會帶來壞影響,於是再次搬家,跑到大約半小時路程的鎮上去住。
從某方面來說,這是很棒的新開始。我很快就跟那裡的「乖孩子」打成一片,他們既不抽煙也不喝酒,而且我很喜歡他們。我也愛上棒球,還加入校隊。我的生活在這個階段就是棒球跟朋友,一切看來不錯。
不過也就是在那年,我媽跟我講了一個就當時來說很糟的消息。她默默走進我房間,叫我坐下,然後跟我說她是同性戀。她跟我說她一輩子都在抗拒這件事,而幾個月前她邀來我家住了幾個月、說是臨時有困難的那個朋友,其實就是她的情人(因為她們大吵了一架,所以她才決定明說)。
我覺得被我媽背叛了,對自己從沒想過「為什麼另一個女人會突然跑來我家住」也覺得尷尬不已,我媽是同志的事實,更讓我覺得十分丟臉。我朋友要是知道會怎麼想啊! 我當時非常自我中心,成天想的都是我、我、我。我可是個好基督徒孩子啊,怎麼可以有個同志媽媽? 沒錯吧?
那天之後,我媽放棄了傳統基督信仰。保守基督徒怎麼對待同志,現在也怎麼對待她。我那時的想法是:好吧,既然耶穌對她沒幫助,那對我大概也沒什麼幫助,於是我也放棄了神。我覺得很痛苦、很孤獨,想逃避一切卻又無能為力。我離開宗教、變得叛逆,我想叛逆如果能讓我感覺良好,那我就叛逆好啦。我崇拜的對象成了女生、朋友、名聲,想說只要得到更多女生、喝更多啤酒,那我就更「酷」,難道不是這樣嗎? 不過,我馬上發現這種生活就像喝鹽水。如果你真的渴到不行,當然會想喝它,但喝了之後只會變得更渴。每次跟女生交往沒多久我就煩了,然後再換一個。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討厭我媽、瞧不起她。家裡的氣氛越來越沉重、痛苦,我們住__在一起卻很少說話。我更常去派對,也變得更冷漠,不再尋找好女孩,轉而尋找隨便的女孩。我玩世不恭、縱情享樂,但內心深處依舊揣揣不安。我玩得很瘋,瘋到常常忽略這種感覺,但夜深人靜、躺在床上快睡著的那幾分鐘,還是足夠讓我的靈魂安靜下來,告訴我這樣下去絕對不行。
我聽很多人說,我這代人最怕的兩件事一是死亡,二是公開說話,但我不認為如此,我覺得我們最怕的是靜默才對:我們不關電腦、不關手機、不登出臉書、也不安安靜靜坐著。為什麼呢? 因為不這樣的話,我們就非得面對真實的自己。對我們來說,靜默就像一隻隱形的怪物,令人恐懼不已,它咬我們、撕裂我們,把我們所有的不滿足赤裸裸地攤開。靜默可怕極了。
然後我畢業了,過了個愉快的暑假,進了聖地牙哥的一所基督教大學──完全靠自己。之所以去念那所大學,並不是因為它是教會學校,而是因為他們棒球隊很強,而且運動場很好。校園和棒球場就在海邊,一棒敲出全壘打,幾乎能把球打到海裡去。毫不讓人意外的是:我第一學期就被留校察看、踢出棒球隊、被我第一個認真交往的女友甩了。由於棒球和女生是我的生活重心,如此一來我覺得重要的東西都沒了。一切只能用「悽慘」來形容,我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崩潰了。
一開始時,我責怪上帝讓我生命中有痛苦,但慢慢地,我開始聽見祂恩典的低語。
我當時並不知道,神之所以要擊垮我,是因為祂愛我、想修復我。作家路易斯(C.S.Lewis)說過:「神在我們的喜悅中低語,在我們的良心裡說話,在我們的苦痛裡大吼:苦痛是祂的擴音器,要喚醒這耳背的世界。」
因為這樣,我終於開始傾聽。但老實說,那過程真是一團糟。
回頭想想,我想不起是哪天腦中靈光一閃,突然發現了這些事的意義。那段日子大概持續了三、四個月,我彷彿一直站在耶穌伸手可及之處,但祂的恩典並未讓我清醒一點,我老是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了。我媽說我小時候很聒噪,不管看到什麼東西都要問「為什麼」(我祈求耶穌:這項特質可別遺傳給我小孩!),事實上,我到今天還是老樣子,而當我終於被恩典吸引時,這項特質也起了很大作用。因為在那時,我確實需要探究,需要找出答案,更需要知道恩典是真實的。
我還記得我有天走進圖書館,問館員學生一次能借幾本書,他跟我說十五本,於是我扛了十五本跟耶穌、基督宗教、護教有關的書回宿舍。透過其中幾位作者,神的恩典漸漸融化了我心中的瘡痂,我原以為自己夠瞭解宗教、夠瞭解新約了,但這個時候,我開始認識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基督宗教。比方說我終於發現:
聖經不是本規定,而是封情書。
我不是個雇工,而是個孩子。
聖經想談的不是我的表現如何,而是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
恩典並非在遠處等待未來的我,而是現在就給了真實的我:艱苦掙扎的我、一團混亂的我、耽溺色情的我、對一切毫無所知的我、沒安全感的我。神在我的泥沼中愛我,沒等我洗淨自己就愛我。這個真理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也深信這一定能改變你的人生。
在我持續與恩典碰撞之後,我再也不覺得自己夠認識耶穌了。我的困難並未憑空消失,但我覺得在痛苦的漩渦之中找到了錨。然而,即使成了全新的基督徒,我還是不知道該做什麼? 言行舉止該怎麼樣?該參加哪個查經班?甚至該聽哪張CD都不知道。我朋友很多,但認真的基督徒少之又少。剛開始試著跟隨耶穌的那半年,我其實覺得很孤獨,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實踐」基督信仰。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很多晚上都靜靜地待在宿舍讀聖經,這比我上學期成天混派對好多了。
雖然我基督徒朋友不多,但我念的好歹是所基督教大學。所以我決定觀察別人怎麼「做基督徒」,原封不動學下來。我取下耳環、不再穿籃球衫、竭盡所能學會最流行的福音歌曲,也開始聽宗教電台。我覺得只要做夠多基督徒會做的事,我的人生就能重獲平安。可是這招行不通。
在那半年裡,我做了每一件我認為基督徒該做的事,但那些我以為會隨之消失的欲望(如情欲、驕傲、愛享樂),卻還是沒有消失。耶穌不是會讓我的人生更好嗎? 我開始覺得被耍了。但事實上,我的「基督教」其實只是再次複製美式宗教:努力工作、多做好事,然後你就會感覺良好,神也會認為你很「好」。
我明白我跟錯了耶穌—這並不是說有個「假」耶穌,而是說我所追隨的「耶穌」,其實只是那位真耶穌的假象。之所以發現這點,是因為有天我聽宗教電台的時候,廣告時間他們播了段十五秒的電台介紹,裡面有孩子的笑聲、喜樂的音樂,還有一句廣告詞:「您可信賴本台音樂,適合全家聆聽,獲得平安!」
我還記得自己當時的想法:讓全家平安? 耶穌真的會讓全家平安嗎?
我剎時明白:是我們創造了這個「會讓全家平安」的耶穌。但只要我們誠實一點,我們應該會問:一個無家可歸、最後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傢伙,怎麼會是能讓全家平安的神呢? 而且保羅不是說了嗎? 如果我們要以他為榜樣追隨耶穌,我們會受到跟他一樣的待遇。
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耶穌,至少,我們用他換了個更新潮、更安全、更體面,但也毫無作用的耶穌。我們自己創造出一種基督宗教的次文化,而其中的習俗、規矩、儀式、典範、產物,卻都與聖經中那個簡樸、具革命性的基督信仰無關。這樣的「耶穌」要是活在我們的次文化裡,絕不會被釘上十字架—他人太好了嘛!
我們總說自己是和耶穌站在一起,但有些時候,我們反倒更像耶穌斥責的人。他怎麼斥責當時的宗教領袖(文士、法利賽人),也就會怎麼斥責今日許多美國宗教領袖。
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愛耶穌而受迫,而是因為驕傲、傲慢、不愛真正的耶穌而惹人嫌。我們愛論斷人、愛吹毛求疵,而且拘泥小節、墨守成規,但在此同時,我們卻又宣稱自己跟隨的耶穌好寬恕、可靠而充滿愛—無怪乎很多人討厭我們。
有時我們因為傳揚耶穌宣講的福音而惹人嫌,但另一些時候,人家討厭我們純粹是因為我們是渾球。拜託大家不要一邊當渾球,一邊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傳福音而受迫。如果我們誠實地想想聖經是怎麼說的,再看看今日美國的基督宗教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是用自己發明的耶穌,取代了那個真實的耶穌。
神創造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一年去當一次食物銀行志工,然後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是讓我們一個月只看一次色情刊物,就得意洋洋地說自己「得勝」;更不是讓我們蠻不在乎地從一個乞討的遊民身邊走過,心裡想著:討了錢還不是去買酒喝。神創造我們,並不是要我們需要祂時才找祂,把祂當成廿四小時待命的牙醫。
聖經裡的耶穌是個激進的人,他傳布激進的信息,也以激進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命。在聖經裡,耶穌可不是位帶來平安的人,沒人知道該拿他怎麼辦。自由派說他太保守,保守派又說他太自由。你想想:他的第一個神蹟是將水變成酒;後來又把那些將他父親的殿變成賊窩的人趕出去,勇猛得跟職業摔角手有得拼;當時社會的規範以及性別、種族藩籬,他全都不放在眼裡;他自稱是上帝之子,自稱將審判每一個人,決定他們該上天堂或下地獄;他還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們不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你們就沒有真生命。」總之,他是個危險人物,而且是個怪人。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間教會長大的,但這句話聽起來實在不像我們認識的耶穌說的,反倒更像出於食人魔之口。耶穌也赦罪,這很危險,因為只有神能赦罪,而宗教人士說他只是凡人。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傑弗森.貝斯齊 Jefferson Bethke,小名傑夫,他不是牧師、神學家或諮商師,只是一個想要活出生命意義的美國年輕人。
生長於一個窮困的單親家庭,由身體殘障的媽媽獨力帶大,母子感情深厚。但在高中時,媽媽對他出櫃、坦誠同性戀身分,也離開了教會,使他深感背叛與痛苦,不但生活陷入一團混亂,母子關係降到冰點,他的信仰觀也遭到各種挑戰。
這樣的經歷,使他年紀輕輕就對神與宗教有更加深刻的看法。二○一二年,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首詩〈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並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支影片創下48小時內700萬個點閱、一年超過2300萬個點閱的驚人紀錄。影片內容掀起廣而深的宗教文化討論,吸引了以年輕人為主的網路世代,不分教徒和非教徒,從無神論者到宗教界各方領袖都認真關注和回應。喜愛寫作的他以此為主題,寫成本書。
著有《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與耶穌一起,談愛情》(啟示出版)。目前與妻子、愛犬住在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擁有一家蠟燭工廠,希望藉由燭光照亮社會。
| 譯者簡介 |
朱怡康,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畢,現為政大宗教所博士候選人。譯有《治癒生命的創傷》、《開啟你的靈性力量》、《聖五傷畢奧神父傳》,合譯有《瑜伽之心》、《複製、基因與不朽》等作品。
耶穌比宗教大:我熱愛耶穌,為什麼卻討厭宗教?
作者 | AUTHOR
傑弗森.貝斯齊 Jefferson Bethke
出版社 | PUBLISHER
啟示出版
書號 | ISBN
9789867470904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10/10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