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維城,是過去式;圍城,是現在式 站在一起,在黑夜間燃亮起這個故鄉的未來


《維城札記》輯錄了作者自一九年時開始撰寫的三十八篇文章,內容除時政評論以外,亦有 文學、歷史、哲學的散文。作者希望以言理的學術元素、言情的小品文風格,令散文能夠有 理性思考以外,亦有感性的人文關懷與溫情。


每個香港人都是「漆黑中嘅螢火蟲」,這些螢光如果站在一起,這片光就足在黑夜間燃亮起 這個故鄉的未來。


推薦語


「這本小書,記錄了一位年青人對無常世事的點滴感受和反思。歲寒風雨,要直面自己的真 實想法,有時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並非每個人都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我仍期 望,這本書能夠鼓勵讀者勇於面對困惑,引發他們對生活有多一點反思。」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副教授陳永明博士


「我亦相信這本選集對未來學術研究人員,以及與作者一樣關心與關注歷史變化、香港和中 國社會政治發展、生活在重大現象時期並要應對其所帶來的挑戰的廣大讀者受眾而言,此 書將具有歷久不衰的思索價值與閱讀意義。」

——香港大學文學院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副教授金由美博士(Dr Loretta E. Kim)
 

 

| 內容節錄 |

 

作者自序

 

思索書名以及撰寫序言之時,突然想起了「香港」這個地名在開埠初期只是指現今香港仔一帶的地方,後來就被擴展到整個島嶼以及殖民地的名稱。而香港島早期的「四環九約」地區(亦即堅尼地城到銅鑼灣一帶的地方)就被稱作「維多利亞城」(Victoria City),是香港第一個具有規模的都市。表達對香港的愛時不需要流下鱷魚淚,再用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比喻之,而是只需要對這個地方充滿探究的熱誠,探究她的歷史、文化與哲學。並且,享受她為香港人帶來的文化傳統,無論是在茶餐廳端起一杯絲襪奶茶,或是坐在大牌檔「隊啤酒」與知己良朋月下談心,還是在堅尼地城海傍漫步,享受這些能夠專屬於維多利亞城的味道。

 

香港在數年間翻天覆地,成為一座被烽火湮沒的「圍城」,之後也即將成為了一座「遺城」,與世界的物理及心理距離都遠了許多。青年人為這座他們所愛的城市而奮鬥,心甘情願拋棄自己的未來;中年人和老年人則為了保護年輕人,擔任了各種「義」的職責,部份是愛護子女心切的家庭主婦,部份是從中環價值裡醒覺的中產階級,部份是秉持「行公義、好憐憫」精神的退休基督徒。當時正在香港大學文學院讀本科的筆者,希望以「我為東道主,不作奴才文章」的精神,寫了不少文章以鞭撻時政,並發現自己喜歡將文學、歷史、哲學三者融合起上來寫一些小品文,後來在身邊的人鼓勵下,將這些文章編成文集並將之出版的想法便因而萌生,這就是今天這本書的起源了。

 

文學、歷史、哲學這些科目在香港人眼中可能是「乞食科目」,因為並非專門技術科目,畢業後將會難以「搵食」,筆者並不否認這一點(因為自己在畢業後同受此苦),但筆者從來都無悔選讀文學院。就算時光能夠倒流到數年前,筆者亦會毅然選擇文學院,因為選擇其他能夠「搵食」的科目的話,就會遭受「心靈空乏」這頭惡魔的反噬。人喜歡將罪惡外置於自己之外,但往往意識不到罪惡都是藏在每個人的心中。現在香港人所承受的,不正是七十年代以後只顧賺錢,而不理會自身未來前途的結果嗎?文學能夠培養一個人內在感性的性情面貌,而史學和哲學則能夠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感、理性的思考能力,並驅使去尋求真理和理想。這些都本來是香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

 

縱使本書的札記、小品散文並沒有一些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因為筆者自問沒有這個能力,但明遺民余懷(1616-1695) 曾經在其著《板橋雜記》中指出,他寫書的原因在於「有為而作」,就深深打動了筆者。縱使在這個年頭上的香港街頭吶喊,注定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政權早已宣告那「二百萬零一人」只是他們眼中「沒有貢獻的人」(No Stake in the Sociery),或是「極少數」的「低端人口」。況且,以前行人如鯽的旺角、銅鑼灣、灣仔一帶,現在卻因為連特首自己也不明所以的所謂「動態清零」政策而極度蕭條,情況令人慘不忍睹,筆者相信也不會有人聽到你的吶喊,因為街上本來就沒有人。但是,筆者依然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半(偽)學術,半抒情、半意識流的小品散文,能夠為香港的同路人提供一點亂世中的小希望,或是以往未曾接觸過的小想法。

 

正如以上所說,如果一個人擁有充實的內在心靈世界,而這個內在世界又包括理性和感性兩個部份的話,將會驅使人在面對難以忍受的外在苦難時,依然能夠堅韌地忍受,而且會活得有希望和意義,是為「痛而不苦」。猶太裔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Victor Frankl,1905-1997)在納粹集中營生活時,發現營中最快死的人往往是活得毫無意義和不抱希望的人。能夠活到最後的,往往是給現在所受苦難賦予一點意義的人。


道些意義並不需要很偉大,這亦可以是微細的,例如為了吃上一些甜品、為「港女」式生活打卡、為見到家人,為與愛人在月下談心。「意義」是生活每一個小角落的儀式,具有意義的「意義」能夠使人擁有勇氣赴湯蹈火,並且一往無前。如果這本小書能夠為一隅的香港人,提供一些微弱的滿足、靈感,或者意義,就已經是本書最大的意義了。

 

這本書除了獻給身邊的人以外,也是獻給筆者朝思夜夢的故鄉,以及所有「同熱愛這片土地」的香港人。

 

陳志清
謹識於 2022年香港初夏

 

 

| 作者簡介 |

 

 

陳志清,深愛香港的香港人,一九九九年生於九龍旺角。香港大學文學院本科畢業,即將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生。現為文字自由工作者、專欄作者以及(偽)學術人,熱愛文史哲學,著有各種散文見於《學媒》、IG@oneminute_history、知史網,亦著有學術論文數篇。

 

作者Instagram: @jacks_pensword

維城札記 The Diaries of Victoria City

HK$10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陳志清

  • 出版社 | PUBLISHER

    界限書店

  • 書號 | ISBN

    9789887630005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