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普林斯頓大學蘇聯史權威  斯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

依據「數百萬頁」解密檔案  歷時十年 成就傳記寫作新典範

普利策獎傳記類決選書目

「史詩級傳記
只有托爾斯泰能與之媲美。」

約翰.加迪斯(John Gaddis),耶魯大學教授、普利策獎得主

一段被革命和動亂書寫的現代俄國史

一齣 20 世紀世界地緣政治的全息戲劇

一個「最傑出的庸才」塑造自我和世界命運的故事

「托洛茨基有個很巧妙的說法,說斯大林是「我黨最傑出的庸才」。然而事實證明,斯大林不但能對自己繼承的各種槓桿運用自如,而且能發明新的槓桿,以之撬動歐亞大陸及以外的地方。

斯大林突出的一點是,他能把熱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大國情感,把反社會傾向和非凡的勤勉及決心,不可思議地結合起來。

不論是好是壞,歷史都是那些永不放棄的人創造的。」

斯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

 

歷史上沒有人比斯大林獲得過更多的權力,他執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蘇聯長達30年,並將其建造成超級大國。他度過了沒沒無聞的前半生,年近四十才躋身權力的巔峰;他會誤判也會失敗,但卻憑藉永不放棄的精神,重新書寫了六分之一個地球的命運,改變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整個20世紀的面貌。

「一部斯大林的傳記要比其他任何歷史人物的傳記更接近於一部世界史 。」基於這一認識,本書上半部全景式地描述了沙皇俄國晚期的國內與國際形勢,紅色革命的誕生及成功,斯大林前半生的經歷與此休戚相關;下半部則聚焦於這位世界領袖如何掌握、施展和進一步掌握更多權力,以之追尋一個狂 熱的烏托邦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信仰、他自身的性格,與蘇聯崛起乃至世界地緣政治彼此糾纏、互相塑造,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將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

結合大批新解密的蘇聯檔案、已刊資料,和西方既有的研究成果,本書深入細緻地考察斯大林及其所處的歷史世界,並進行了開創性的詮釋和敘述,被學界推為「紀念碑式的綜合性著作」和「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作」。

------------------------------

這部傳記氣魄宏大,基於多年的檔案研究及對已刊材料的廣泛閱讀……將斯大林放回他所生活的世界,對他的前半生進行極其嚴謹細密的討論。這是最出色、最清晰的歷史寫作範本。科特金教授精於史學辨析,但在此書中他將這一長才留給了數百頁註釋,使正文的敘述扣人心弦、啟人深思。 

——《英國歷史學評論》

 

科特金的野心令人驚嘆,無啻於要書寫一部關於俄國及其周遭世界的巨細靡遺的歷史⋯⋯讀完上千頁,讀者仍意猶未盡,這是科特金筆力的明證。 

——《紐約時報》

 

為了剖析斯大林,科特金呈現了一部精彩的20世紀初的俄國政治史。通過廣撒研究網、檢視最近因蘇聯檔案開放才浮現的新證據……對細節進行了如同顯微鏡一般的探究,見解擲地有聲,敏銳的觀察和出人意料的對照在書中俯拾即是。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短期內很難被超越。 

——傑克.馬特洛克(Jack Matlock)

美國前駐蘇聯大使、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前教授

 

斯大林無疑是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人們站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角度,自然會做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評論。作為歷史學家,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不是評論,而是向讀者提供全面、客觀和真實的史實敘述。科特金教授的巨著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非常值得圈點,是很有學術價值的。 

——沈志華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最後的「天朝」》作者

 

一部極具雄心的傳記……科特金對斯大林以及其他事件提出了別具一格又有說服力的闡釋。這部書的標誌性成就……在於其宏闊的視野:科特金不僅要寫出斯大林的權威傳記,而且要就沙皇俄國的崩潰和取而代之的蘇聯帝國的誕生寫出一部權威歷史。

——安妮.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

《古拉格:一部歷史》作者、普利策獎得主

 

| 目錄 |

 

上冊 

 

中文版序 xi

前言及致謝 xv

地圖 xix

 

第一部 雙頭鷹

 

第1章 帝國子民

第2章 拉多的門徒

第3章 沙皇制度最危險的敵人

第4章 立憲專制

 

第二部 杜爾諾沃的革命戰爭

 

第5章 愚蠢還是叛國?

第6章 卡爾梅克救星

第7章 1918:達達主義和列寧

第8章 階級鬥爭與黨國

第9章 發現之旅

 

註釋

 

 

下冊

第三部 衝突

 

第10章 專政者

第 11 章「把斯大林調開」

第12章 忠實的學生

第13章 勝利中的失敗

第14章 西伯利亞之行

 

尾聲 如果當初斯大林死了

 

譯後記

註釋

參考文獻

圖片出處

索引

 

| 內容節錄 |

 

第一部 雙頭鷹

 

他的地位,在歐洲和亞洲、過去和未來都 無人能及。這是世界上聲名最顯赫的人, 也是最神秘莫測的人。

─亨利.巴比斯(Henri Barbusse) 《斯大林》(1935)

 

俄羅斯雙頭鷹棲居的地域之遼闊,過往或之後的國家無一能及。那 裏不僅有聖彼得堡的宮殿和莫斯科的金色穹頂,還有講波蘭語和意地緒 語的維爾諾* 和華沙,德意志人建立的波羅的海港口里加和雷瓦爾†,講 波斯語和突厥語的綠洲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帖木兒墓葬所在地),以及太 平洋附近薩哈林島上的阿依努人。「俄羅斯」包括肥沃的烏克蘭險灘和哥 薩克村落,西伯利亞的沼澤和陷阱。其疆界遠達北極和多瑙河、蒙古高 原和德意志。高加索山脈的屏障也被突破並圈入其中,讓俄羅斯延伸到 黑海和裏海,與伊朗和奧斯曼帝國接壤。帝俄的宗教紛然雜陳,有大量 的正教教堂、清真寺、猶太會堂、舊禮儀派教徒的祈禱堂、天主教堂、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教堂、佛教廟宇以及薩滿教的圖騰。帝國遼闊的疆 域成了商人的樂土,最典型的便是草原的奴隸市場,以及後來伏爾加河 流域的路口集市。奧斯曼帝國橫跨三個大陸(歐洲、亞洲和非洲),但20 世紀初有些觀察家認為,橫跨兩個大陸的俄羅斯帝國既不屬於歐洲也不 屬於亞洲,而是自成一體的第三種存在:歐亞大陸。話雖如此,威尼斯 駐奧斯曼帝國大使(阿戈斯托.納尼〔Agosto Nani〕)形容奧斯曼帝國的 話─「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世界」─也同樣適合俄羅 斯。斯大林的統治將會給那個世界帶來巨變、希望和災難。

 

斯大林生在高加索的貿易和手工藝之城哥里。他出身寒微,父親 是鞋匠,母親做些漿洗縫補的營生。但是在1894年,他進了高加索 第一大城市梯弗利斯的東正教神學院,學習成為一名神父。要是那年 有個俄羅斯帝國的臣民睡着了,30年後醒來時就會遇到很多驚人的事 情:到1924年,有個叫電話的東西隔着很遠的距離就能實現幾乎即時 的交流,車輛不用馬拉也能行駛,人在天上飛,X射線可以看到人體 內部。一種新的物理學設想原子內部有不可見的電子,而原子在輻射 時會發生裂變。還有理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彼此相關,可以彎曲。女 人,有的當了科學家,有的炫耀新奇的髮型和服飾,並以此為時尚。 小說讀起來是夢幻般的意識流,僅僅描繪形狀和色彩的畫作也會得到很 多人的讚賞。1 由於所謂的世界大戰(* the Great War,1914–1918),全能 的德國皇帝下台了,與俄國為鄰的兩大宿敵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消失 了。俄羅斯本身基本完好,但其統治者出身卑微,而且來自帝國的邊 疆。2 對於我們假想的這位沉睡30年並在1924年醒來的瑞普.凡.溫 克爾(Rip Van Winkle)† 來說,這樣的情形─一介平民,而且是格魯吉 亞人,接過了沙皇的權杖─實在是太驚人了。

 

像斯大林那樣從帝國邊緣地帶走上權力的最高層,雖不常見,但也 不是沒有先例。1769年,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的拿破侖.迪.波拿巴 (Napoleone di Buonaparte)出生在科西嘉。那是地中海上的一座島嶼, 前一年剛剛(由熱那亞共和國)被併入法國。這個年輕人因而獲得一定 的權利,可以進入法國的軍校。拿破侖從來沒有改掉自己的科西嘉口 音,可他不但升為法國的將軍,還在35歲時成了法國世襲制的皇帝。 平民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出生地完全在他日後統治的國家之 外:他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的邊疆,1871年德國統一時把那裏漏掉了。 1913年,24歲的希特勒從奧匈帝國搬到慕尼黑,正好趕上加入德意志 帝國的陸軍參加世界大戰。1923年,希特勒因為後來的所謂慕尼黑「啤酒館暴動」而犯下叛國重罪,但一名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德國法官無視 相關法律,沒有將這個並非德意志公民的人驅逐出境。兩年後,希特 勒放棄奧地利國籍,成了無國籍人士。直到1932年,他才獲得德國國 籍,當時他是以某種藉口入籍的(表面上是要擔任布倫瑞克的「土地測 量員」,而布倫瑞克是納粹黨的選舉根據地)。次年,希特勒被任命為 德國總理,走上了成為獨裁者的道路。按照希特勒或拿破侖的標準, 斯大林的確是作為他所屬帝國的臣民長大的,因為早在他出生前77年 格魯吉亞大部分地區就併入了俄國。儘管如此,他從卑微的邊緣地帶 一躍而起仍然是不太可能的。

 

要解釋斯大林的專政政權,難度很大。他掌握着橫跨11個時區的 所有人─戰前最高峰超過兩億人口─的生殺大權,就連沙皇俄國最 偉大的專制君主也要自嘆弗如。這樣的權力在年輕的索索.朱加施維 里(Soso Jughashvili)* 的傳記中是發現不了的。就像我們將會看到的,斯 大林的專政統治是一些巨大的結構性力量的產物:俄國專制政治體系的 演變;俄羅斯帝國對高加索的征服;沙皇政權對秘密警察的依賴以及與 恐怖主義的牽連;歐洲社會主義的空中樓閣;布爾什維主義的地下密謀 性質(沙皇專制的翻版);儘管具備了所有條件,但俄國的極右勢力並沒 有發展成法西斯主義;全球性的大國競爭,以及破壞力驚人的世界大 戰。沒有這一切,斯大林永遠不可能和權力沾邊。除了這些大的結構 性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偶然因素,例如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戰 爭期間的退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1917年取代 沙皇的臨時政府的最後一位首腦)的失算,布爾什維主義的許多左翼競 爭力量的作為、尤其是不作為,列寧的多次中風和他在1924年1月的早 逝,以及布爾什維克中斯大林的競爭對手的自負和愚笨。

 

還可以進一步設想,年輕的朱加施維里本有可能會像他的眾多鄰居 一樣死於天花,或者被巴統和巴庫貧民區中特有的其他致命疾病奪走生 命─他在那裏鼓動社會主義革命。警察機關的工作要是稱職,本來是可以判他到銀礦做苦役(katorga)的,而許多革命者都在那裏早早地死去 了。朱加施維里本有可能在1905年革命後的鎮壓中成為法外處決的一 部分,在1906至1907年間被當局絞死(1905至1906年間,有1,100多人 被絞死)。3 或者,朱加施維里也可能由被他戴了綠帽子的很多同志殺 掉。即便斯大林在童年或青年時死去,也不會阻止世界大戰、革命及 混亂,後羅曼諾夫皇朝的俄國還是有可能出現某種形式的威權主義統 治。但對於這位出身卑微的年輕人而言,他出人頭地的決心,他的機 詐,他久經磨練的組織才能,將有助於改變1917年以來布爾什維克革 命初期的整個結構性景觀。斯大林在布爾什維克專政內部殘酷、巧妙 而又頑強地建立起了個人的專政。然後,他發動並完成了對整個前帝 國血腥的社會主義改造,領導並打贏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讓蘇聯 成為全球事務的中心。最終,就像我們將會看到的,一部斯大林的傳 記要比其他任何歷史人物─哪怕是甘地或丘吉爾─的傳記更接近於 一部世界史。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斯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普林斯頓大學約翰.伯克隆(John P. Birkelund)歷史學與國際事務榮休講座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克萊因海茲(Kleinheinz)高級研究員、弗里曼.斯伯格里(Freeman Spogli)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19與20世紀俄國、 東歐與歐亞大陸的歷史。 被《紐約客》譽為「當代最深刻、 最出色的俄國史研究者之一」。著有Steeltown, USSR: Soviet Society in the Gorbachev Era(1991)、Magnetic Mountain: Stalinism as a Civilization(1995)、Armageddon Averted: The Soviet Collapse, 1970–2000(2001)、Uncivil Society: 1989 and the Implosion of the Communist Establishment(2009)等專書,並編有多種全球史論文集。

 

 

| 譯者簡介 |

李曉江,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常州大學。譯有多部 蘇聯史、一戰史方面的著作,包括《斯大林的戰爭》、《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現代 的開端》等。

斯大林 權力的悖論(1878-1928)| 上下冊合售

HK$48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斯蒂芬.科特金 Stephen Kotkin

  • 出版社 | PUBLISHER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書號 | ISBN

    9789882372030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4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