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明知那些故事帶你一步步深入險境,
為了找回最深愛的人,只能一頁頁讀下去……

◇◆宮崎駿也深受啟發的奇幻經典《失物之書》系列續作重磅回歸◆◇

每個生命都是一則故事,在這些故事裡,你可能會真的死掉。
如果可以喚回摯愛,你願意賭上性命穿越多少個黑暗的故事?

自從鍾愛的女兒因車禍成為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席瑞絲無所適從,日夜守在女兒床邊,朗讀女兒最愛的童話故事,
她決定,只要女兒還活著,她就會繼續念下去,希望能將女兒喚回。

有一天,她發現故事自己有了生命,自動從她口中流瀉而出,
一個沒聽過的奇幻國度自行從她筆下成形……

搬回老家療養後,隔壁那棟荒廢已久的老屋也呼喚著她。
這正是失蹤作家大衛當年創作暢銷書《失物之書》的地方。

隨著女兒病情惡化,悲傷至極的席瑞絲試圖逃離那個孩子成了空殼的世界,
她穿越荒宅,進入《失物之書》的世界──
一個有女巫、樹精、長髮公主、巨人,也有駝背人的國度。

在這個奇異國度重返十六歲的席瑞絲,展開一段尋回孩子的旅程,譜寫屬於她的青春故事……
席瑞絲能平安走出危險重重的故事,回到女兒身邊嗎?

暌違十九年,約翰.康納利走到人生中段,重拾初心寫下《失物之國》,帶領讀者再次重返《失物之書》。在故事裡,我們一起面對可能痛失摯愛的悲傷與矛盾,一起咀嚼始終懷抱的希望況味。

 

正是時候重返失物的世界──續集《失物之國》
文/麥田出版編輯 吳貞儀


當年《失物之書》裡的男孩大衛一腳踏入藤蔓交纏的奇異之境,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只得面對心中最深沉的恐懼。多年以後,約翰・康納利重回《失物之書》的異色童話世界,為我們帶來續作《失物之國》。

這一次,當母親席瑞絲再也承受不住這個孩子已成空殼的現實世界,她穿越了過去曾是大衛居所的荒廢宅邸,步入《失物之書》的奇幻異境,竟然發現自己身體回到十六歲青春期的狀態!?

在這陰森幽暗的失落國度,不僅有活潑好客的小溪小精、有吵吵鬧鬧的壞女巫互助會,也有寧可居住高塔的長髮公主,以及大不列顛的巨人住民;然而,也有憤恨不平的樹精、迷戀死亡的仙靈,還有似乎仍殘存氣息的駝背人……為了喚回昏迷不醒的摯愛女兒,迷惘的席瑞絲能否平安穿越種種危險致命的故事,仍堅定自己的信念,找回她最深愛的人?

當初,作者康納利在完成《失物之書》後,認為這個故事已經相當完整,而久久未曾想執筆撰寫續集。隨著年歲增長、人生來到中段,當康納利回頭檢視這部大幅借鏡自身成長經驗的小說,也回首自己生命的不同階段──面對孩子的成長、母親的老去,此時身為成年人的責任與擔憂已然占據生活的重心。這也讓康納利覺得,現在正是時候透過《失物之國》重新探索這個黑暗的童話世界,以回顧自己的人生。

不論是《失物之書》裡大衛的成長歷險,還是《失物之國》中的席瑞絲從逃避成人世界的困境,到直面孩子受苦所帶來的自責與痛苦。每個孩子心裡都有個成熟大人在靜靜等候,而每個大人內心也都有個等待成長的小孩。康納利藉著《失物之國》再次探索他的生命、反思身為父母的責任與意義,也帶領我們再次來到《失物之書》的世界。這一次,我們將透過母親的視角,跟著席瑞絲面對可能失去摯愛的悲傷與矛盾,重新點燃希望的光。

 

| 內容簡介 |

 

1 Uhtceare(古英語)破曉前寢不能寐

 

 後來——因為有些故事就該這樣繼續下去——有位母親的女兒被偷走了。噢,她依然見得到那女孩,能夠碰觸她的肌膚、梳她的頭髮,也可以看著她的胸膛緩緩起伏;若是她將手放在孩子的胸口,也感覺得到心臟跳動。但那孩子沉默無聲,雙眼也不曾張開。她靠管子呼吸、進食,但對這位母親而言,感覺就像心肝寶貝的本體在他處,床上的形體只是一個空殼,一具人體模型,等待著離體的靈魂歸來,將其啟動。

 

剛開始,這位母親相信自己的女兒還在,只是睡著,聽見深情的聲音講述故事、分享新聞,她或許有可能醒來。不過隨著日子過去,一天天化為一週週,一週週又化為一月月,母親愈來愈難對女兒的內隱懷抱信念,於是她愈來愈擔心,害怕構成她孩子的所有、賦予她意義的一切可能都回不來了——包含她的談笑,甚至是哭泣;而身為母親的她束手無策。

 

 

母親名叫席瑞絲,女兒的名字則是菲比。以前也有過一個男人——但並非父親,因為席瑞絲拒絕以這個稱謂抬高他的身價;女孩甚至還沒出生,他就拋下母女倆,讓她們自生自滅。就席瑞絲所知,他住在澳洲的某個角落,不曾顯現出想參與女兒人生的丁點欲望。說實在的,席瑞絲對這情況很滿意。她對那男人毫不留戀,他的離去正合她意。她為他協助創造菲比而懷抱些許謝意,偶爾會在女兒的眼睛、微笑中看見一點點他,但稍縱即逝,就好像火車經過時在月台上瞥見、好像記得又不太記得的人影;看見了,但旋即遺忘。菲比對他也只展現出最低限度的好奇;儘管席瑞絲總是向她保證,只要她想,就可以跟他聯絡,但她不曾表達有此希望。他認為社交媒體平台皆出自惡魔之手,因此拒絕碰觸,但他的幾個熟人慣用臉書,席瑞絲知道若有需要,他們可以協助傳遞消息。

 

 但不曾有此需要,直到那場意外。席瑞絲希望他知道發生什麼事,至少有部分是因為她無法單獨承擔那麼大的創傷,就算所有分享的企圖都無法稍減傷痛也沒關係。最終,她只透過共同朋友收到草草回音:簡單的一行字,通知她他為這場「不幸事故」感到遺憾、希望菲比很快康復,彷彿身為他骨肉的這個孩子只是感冒或出麻疹,而非在一場八歲女孩的嬌弱軀體與汽車相撞的重大事故之後重傷未癒。

 

席瑞絲頭一遭對菲比的父親萌生恨意,而且程度幾乎堪比那個一邊開車一邊傳訊息的白痴——傳訊息的對象還不是他妻子,而是女朋友,因此他不僅是個白痴,還是個騙子。他在車禍後幾天來過醫院,迫使席瑞絲在他有機會開口前就要求將他掃地出門。從那時起,他試過直接和透過他的律師聯絡她,但她不想跟他扯上任何關係,甚至不想告他,剛開始不想,不過旁人勸她非告不可,就算只是為了付女兒的醫藥費也好,因為誰知道菲比可能這樣半死不活地過多久:護士定期為她翻身,以免她脆弱的肌膚生褥瘡,而且她只能靠機器維生。菲比的頭在碰撞後撞地,於是,她身上的其他傷漸漸癒合,腦中的某個地方卻依然受損,沒人說得準她的大腦何時或到底會不會自行修復。

 

自此,一整套新詞彙呈現在席瑞絲眼前,一種解讀一個人在這世上存續與否的陌生方式:腦水腫、突軸損傷,還有對母親和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現在就是以此標準判別菲比的意識——延伸而言,或許還有她活下去的權利。睜眼、語言與運動反應低於五分,死亡或維持植物人狀態的機率就是百分之八十。得分高於十一,預估復原的機率則高達百分之九十。若是像菲比一樣介於這兩個數值之間,那……  

 

菲比並沒有腦幹死亡;這很關鍵。她的大腦仍有忽隱忽現的微弱反應。醫師們相信菲比並不痛苦,但誰說得準呢?(這些話總是說得輕柔,最終還會像後來才想到一樣追加一句:誰說得準呢?我們真的不確定,妳知道的。大腦是個如此複雜的組織。我們不認為她會痛,但……)醫院內有過一場談話,過程中有人提議,若後續菲比沒有改善的跡象,或許放手——說到這裡時改變語氣,露出悲傷的淺淺微笑——才是仁慈的作法。

 

席瑞絲會在他們的表情之中找尋希望,但只找到同情。她不想要同情。她只想要女兒回到身邊。

 

❀  

 

 十月二十九日:席瑞絲第一次錯過探訪,車禍後第一天沒陪在菲比身邊。席瑞絲的身體就是不願從她坐下休息的那張椅子起來。太累,太疲乏了,於是她閉上眼,再次入睡。之後,當她在曙光中於同一張椅子醒來,她因沉重的罪惡感而哭了起來。她查看手機,確信自己錯過了醫院捎來的消息:她不在的時候——不對,是因為她不在——菲比過世了,她的生命之光終於永遠熄滅。但沒有訊息,而當席瑞絲打電話到醫院去,他們告訴她一切如常,多半也會繼續這麼下去:靜止、無聲。

 

那就是開端。不久之後,她開始一週去醫院五天,有時甚至只去四天,一直持續到現在。她的罪惡感儘管持續在背景徘徊,但變得沒那麼直接,成了一個灰色的形體,有如鬼魂;在那些早晨與午後,當她留於家中,那鬼魂就在客廳的陰影中出沒;有時,當她在夜裡關上電視,也會看見它映在螢幕上,一抹襯著黑暗的汙跡。鬼魂有多張面孔,偶爾甚至顯露她自己的臉。畢竟,她是個將孩子帶到世上但又無能保護她的母親,竟在過巴勒姆大道時讓菲比蹦蹦跳跳搶先了幾步。菲比掙脫牽手時,她們距離路邊只有幾英尺,路口安靜無聲。那是片刻的疏忽,但幾秒後就一片模糊,然後是沉沉的碰撞聲,席瑞絲所知的女兒就沒了,徒留一個替換兒於原位。

 

然而,棲居黑暗的那個存在並不只是化為實體的罪惡感,而是某種更古老、更不寬容的東西。那是死神,更精確來說,應該是女死神,因為它以女性的模樣現身。在醫院最不堪的那幾個夜晚,席瑞絲在女兒的病榻邊陷入不安穩的睡眠,她可以感覺到死神在旁邊徘徊、伺機而動。要是菲比落地時的力道更猛烈些,死神在大道上就會取走她的性命,這會兒她逗弄地待在可及範圍之外。席瑞絲察覺死神的不耐,也聽見她的聲音,聽起來如此接近仁慈:「等到妳覺得太難以承受,開口要求,我將解除妳倆的痛苦。」

 

席瑞絲唯一能做的只有堅不放手。

 

2 Putherry(斯塔福郡)暴風雨來襲前深沉而潮溼的寂靜 

 

 席瑞絲比平常稍晚抵達醫院,並且因雨而一身溼。她腋下夾著一本童話故事;菲比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這本書,但不曾自己讀過。對她來說,這本書就是要讓人讀給她聽的,而且通常是在夜裡,因此,她對這本書的所有感情,還有這本書的所有魔力,都與她母親的聲音息息相關。就算年紀稍長,菲比依然樂於聽席瑞絲讀給她聽,但只限這本書,而且只限於她悲傷或焦慮的時候。書本邊緣磨損,因指印和潑灑的茶水而髒汙,但這是她們的書,象徵著她們之間的感情。

 

 席瑞絲的父親曾告訴她,書本留有所有讀過之人的痕跡,或許是皮膚碎屑、可見而細小的毛髮、指尖的油,甚至血與淚,因此,正如書本化為讀者的一部分,反之亦然。每本書冊都是曾翻閱者的紀錄,生者與亡者的檔案庫。如果菲比死去,席瑞絲決定這本童話應該與她一起長眠。她可以帶著它前往來世,放在身邊,直到她母親來跟她團聚,因為,若菲比死去,席瑞絲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她不想在女兒只成回憶的世界獨活。她想,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手機裡存有菲比的影片和錄音,但她從不藉此尋求安慰。這些都只是殘跡,過往的圖騰,就像鬧鬼一樣,而席瑞絲並不想要一個已然逝去的菲比,她要的是仍有未來的她。

 

醫院大門旁的告示板提醒父母們,為照料病童的家長而設的互助小組每週三晚上聚會,會後備有茶點。席瑞絲只參加過一次,一言不發坐在那兒,其他人則是分享自己的痛苦。有些家長的情況比席瑞絲更嚴峻。她對菲比仍懷抱希望,然而那一夜,身旁那些父母親的孩子永遠不會好轉,也沒指望長大成人。這經驗讓席瑞絲覺得比平常更加沮喪、憤怒。因此,她不曾再去,與小組的其他家長擦肩而過時,她也盡量不與他們打照面。

 

她也認清菲比的意外對她自身的身分造成某種改變。她現在是「菲比的母親」,不再是她自己了。醫院工作人員常常都如此指稱她——「菲比媽媽來了」,「菲比媽媽想了解一下目前狀況」——就跟菲比同學的父母一樣。席瑞絲不再是獨立的一個人,而是完全由她與她受苦受難的孩子之間的關係來定義。這似乎加重了席瑞絲的斷裂感和不真實感,彷彿她幾乎看得見自己就像她的女兒一樣,正在慢慢消逝。

 

她走入菲比的病房時,一名護理師跟她打招呼:史蒂芬妮,她從最初那夜就在這裡了,當時菲比和席瑞絲身上滿是同一個人的血。除了名字之外,席瑞絲對史蒂芬妮一無所知,因為她不曾過問。意外發生之後,席瑞絲對周遭他人的興趣大幅削減。

 

史蒂芬妮指著書。「看起來跟平常一樣呢,」她說:「他們永遠聽不膩,對吧?」

 

 這微小的善意令席瑞絲的雙眼一陣刺痛:史蒂芬妮假設了無論菲比在哪,她都有可能聽得見故事,知道母親持續來看她,而故事還是有可能喚醒她。

 

「是啊,」席瑞絲說:「但是——」她打住。「別在意,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可不一定,」史蒂芬妮說:「如果妳改變主意,儘管來找我。」

 

但她並未繼續去忙她的事,因此席瑞絲知道護理師還有話要說。

 

「妳離開前,史都華先生想跟妳聊聊,」史蒂芬妮說:「如果妳有空的時候經過護理站,我再帶妳去找他。」

 

史都華先生是負責照料菲比的主治醫師。他耐心又熱忱,但席瑞絲對他有戒心,因為他相對而言頗為年輕。她認為他歷練不足——或者更精確來說,吃的苦不夠多——不足以妥善處理他人的病痛。而且,護理師的某種表情、某種眼神,也告訴席瑞絲所謂的聊聊並不會帶給她任何安慰。她感覺終點迫近。

 

「沒問題。」雖然這麼說,席瑞絲卻在腦中幻想自己逃離醫院,女兒抱在懷中,床單有如裹屍布,卻只是被風吹走,像離去的鬼魂一樣高高飄入空中,徒留她發現自己懷中已空無一物。

 

「如果我不在,直接要他們廣播找我就好。」史蒂芬妮說。 

 

然後又來了,這次是在護理師的微笑中:悲傷、遺憾。

 

一場活生生的噩夢,席瑞絲心想,而且只有死亡能為其畫下句點。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約翰.康納利 John Connolly,一九六八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經歷豐富,曾擔任過記者、酒保、服務生、倫敦哈洛德百貨公司的雜工、地方公務員等等。他曾於愛爾蘭三一學院修習英語,並於都柏林市立大學主修新聞學,之後五年在愛爾蘭時報擔任自由記者。

一九九九年,康納利以《奪命旅人》出道。這本驚悚小說以追查殺死妻女真凶的退休警探帕克為主角,創下了英美版權史上第二高價的新人預付版稅紀錄,令康納利成為夏姆斯獎首位非美籍得獎者,並奠定其「愛爾蘭驚悚大師」之地位。

二○○三年以《蒼白冥途》獲得巴瑞獎年度最佳英國犯罪小說。此後十年間又陸續榮獲阿嘉莎獎、愛倫坡獎、安東尼獎等國際大獎肯定。

康納利才華洋溢,左手寫驚悚,右手跨領域、跨類型書寫。二○○六年出版的首部獨立作《失物之書》,內容融合童話、驚悚、成長故事、恐怖元素、寓言體例,可說是一部陰森美麗的成人童話,也為康納利的寫作生涯開啟了全新篇章。另一獨立作《魔鬼的名字》則為康納利贏得「史蒂芬.金接班人」之譽。

《失物之書》出版後獲得廣大迴響,讀者期待讀到更多失物宇宙的細節。康納利起初認為故事已然完整,而遲遲未再動筆。隨著《失物之書》經典增修版的推出,康納利回頭檢視這部大幅借鏡自身成長故事的小說,也回首人生走過不同階段,面對離家的子女、老邁的母親,此刻生命裡的責任與擔憂已成生活重心。他認為如今正是時候重返失物宇宙,再次探索青春時光,以回顧自己的人生。

作者網站:www.johnconnollybooks.com


| 譯者簡介 |

歸也光,現代人。讀書、四處玩。開設文字加工廠,譯作有《當我們分崩離析》、《孤獨癖》、《狂暴年代》、《查理橋的象》、「星辰繼承者」系列、《神經喚術士》、「銘印之子」系列、《貓與城市》、《隱娘》、《潰雪》等,百無禁忌。
 

 

失物之國 | 全球暢銷破百萬冊《失物之書》系列最新魔幻大作 The Land of Lost Things: A Novel

HK$193.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約翰.康納利 John Connolly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3107564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1/22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