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由聚星樓走到許願樹,從吃山頭談到舞麒麟,40個短篇小故事,配合逾10位本地畫師的插畫,分享香港圍頭和客家人的起居生活、傳統風俗與民間傳説;帶你認識圍頭話與客家話,感受香港原居民的傳統文化。圍頭話和客家話都是香港開埠前通行的本土語言,承載着本地原居民的文化,亦是香港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拼圖。隨着香港城市化,市區村落不復保留,這些語言僅在部份新界村落、個別家庭中使用,近年已有失傳趨勢,甚為可惜。香港本土語言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值得我們全力保護與推廣。

 

| 目錄 |

 

自序一 劉擇明
自序二 鄧以楷

 

第一章 香港本土語言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本士語言簡介

圍頭話和客家話的發展

瀕危語言的保育推廣

故事集編寫及製作

 

第二章 圍頭話篇

圍頭話特色
圍頭話故事

 

皇姑嫁睇牛仔 / 大埔有老虎 / 楊侯傳說
丫髻山風水名穴 / 吉慶圍文物二三事 / 錦田便母橋
錦田樹屋 / 屏山古井 / 屏山聚星樓
打醮行香 / 圍村點燈 / 太公分豬肉
祭祖吃山頭 / 新界盆菜起源 / 茶粿同明仔
圍頭饞嘴妹 / 塱原生活記趣 / 田中生活雜憶
流浮山蠔香飄飄 / 阿牛出城記
 

第三章 客家話篇

客家話特色
客家話故事


熊家嫲 / 牙牙發 / 狗徑索 / 狐假虎威
人心節節高 / 老虎摎貓嘅故事 / 貓狗結怨
死食嘅廖官玉 / 塞翁失馬
曾貫萬致富傳說 / 客家才子宋湘
沙田山廈圍曾大屋 / 柴灣羅屋民俗館
荃灣三棟屋博物館 / 錦田江夏圍大宅
林村許願樹 / 舞麒麟迎親 / 茶粿摎清明仔
製鹽教友村鹽田梓 / 早禾坑村生活點滴

附錄

附錄一 圍頭話語音系統

附錄二 客家話語音系統

附錄三 拼音便覽

後記

 

| 內容節錄 |

 

自序一 劉擇明

 

本書是「香港本土語言(客家話及圍頭話)有聲故事書數位化及出版計劃」的成品,旨在透過故事呈現本土語言的面貌,並加深大衆對語言保育的意識。從策劃到出版,歷時大約三年,期間我們共整理了四十個圍頭話與客家話故事,並爲故事內容錄音、轉寫、註釋,製作成實體及電子書;其後更選取部份故事製作成動畫短片,額外編寫教學材料。


兩個版本的材料旣可用於家庭內的語言傳承,也可用作語言教材。今次計劃亦帶動了不少技術上的發展,爲日後拼音轉寫和語音辨識的工具建立基礎。

 

對我而言,出版並不是計劃的終點,反而是推廣本土語言的第一步。畢竟只有書本和錄音,力量並不足以推動本土語言的傳承,而鼓勵大家傳承語言,更是比出版一本故事書艱巨得多,故此在這方面,我認為當務之急有以下三點:

 

提升本士語言的能見度

香港的語言面貌本來是多姿多彩的,但城市會把語言淹沒。香港就像一個語言大熔爐,然而大衆均視「搣甩」鄉音爲融入香港的必要過程,這個背景下,過去數十年,「鄉下話」被完全滅聲,在公衆場合是不存在的,香港變得好像只有一種以廣州音爲準的標準廣東話。

 

我一直就讀本地學校,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任何語言上的掙扎——因爲大家要「埋推」,口音不同的話會被排擠,同學們很自然就全都用市區通用的、收音機和電現能聽到的廣東話來交談。對於我這個世代的市區人而言,圍頭話、客家話恐怕大家連聽都沒有聽過。要大家明白港島、九龍本來也是講「鄉下話」的地方,相信還需很長日子的普及教育。

 

建立對本土身份的歸屬感

 

今天的市區、新市鎮開埠以前就分佈着大大小小的村落;香港的新舊移民來自五湖四海,也帶着自身的語言、方言來到香港。爲方便溝通也好,爲融入社會也好,不少人逐漸遺忘了自己的根。祖父輩、曾祖父輩籍貫是甚麼?說甚麼語言?以往這是人人皆有的認知,但今時今日這個族群的邊界已漸漸變得模糊。新舊移民和原居民都各有其原籍,與香港人身份理應沒有衝突,若是連族群認同都可以丟棄,更遑論語言傳承了。

 

建立香港社會的語言多元意識

 

語言傳承不能單靠本士語言的群體,而是需要整個香港社會的參與。香港的「城市認同」和「廣東話」掛勾,是本土語言式微的主因。我們不可能奢求每一個市區人流利使用圍頭話或客家話,但作爲香港一份子,絕對應該了解香港存有其他甚麼聲音,不要讓本土語言無聲無息、不留痕跡地消失。

 

我在市區長大,圍頭話、客家話都不是我的母語。從研究角度而言,不少語言本來就是由外人去做記錄,然而原居民人材輩出,怎會輪到我去做這件事呢?因此過程中我時刻提醒自己的限制,懷着謙卑的心去學習。作爲研究者,我的參與就是記錄與形式轉化,讓內容並非單純以文字方式保留,而是用數碼人文的原則,提供文本、拼音、翻譯、錄音,並製作電子版,方便大衆傳閱。降低學習門檻之餘,也要讓本士語言有更高的能見度,甚至成爲潮流。

 

人類本來就是天生的 polyglot(多語者),衷心希望海內外與香港有關連的人,能夠多點認識圍頭話與客家話;至於家中仍講圍頭話、客家話的朋友,亦需努力製造環境,一同維持語言的多樣性,讓本土語言得以傳承下去。

 

| 作者簡介 |

 

劉擇明,畢業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現為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教授。研究範圍包括語言學及數碼人文(Digital Humanities),題材包括粵語的句末助詞、粵語和客家話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數碼人文研究等。

 

鄧以楷,新界原居民,畢業於嶺南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曾任職傳媒界,擔任記者、翻譯及編輯等職務。

 

圍頭與客家——香港本土語言故事集

HK$12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劉擇明、鄧以楷

  • 出版社 | PUBLISHER

    Scone Publishing

  • 書號 | ISBN

    9789887689409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6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