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與極權主義做鬥爭,它將無往不勝。──喬治.歐威爾
反烏托邦小說經典之作與《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描寫極權社會的最佳範本,影響村上春樹創作《1Q84》的靈感來源。
反烏托邦小說的共同特點,在於對傳統烏托邦文學的「幸福」與「美好」,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其故事背景通常是描寫井然有序的社會,但作者會以反面的態度,表達對現實社會的質疑。相對於烏托邦強調整體的安定與利益,反烏托邦則以個人特質與自由意志為重心。最重要的是,反烏托邦想要表達的最大重點,在於探討表面科技進步、秩序井然的社會,是否真的是人們追求的生活呢?
近年來,從《時間迴旋》、《飢餓遊戲》,到《羊毛記》,可發現這類型反烏托邦小說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現實的不滿,而想找一個逃離現實生活,想像一個嚮往世界的窗口。
而《我們》、《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則可說是替反烏托邦小說定調的關鍵作品,合稱《反烏托邦三部曲》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而老大哥正注視著你……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在遮陰的栗樹下,你出賣了我,我出賣了你。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老大哥的敵人。
現在,成書的六十六年後,歐威爾這個關於順從、壓制與身分認同,預言了未來的難忘故事,還是讓人讀了坐立難安。我們隨著溫斯頓・史密斯經歷他的反叛、囚禁、折磨與再教育時,我們親身經歷了塑造出自我的自由與真理遭到毀壞的過程,還有黑即是白、二加二等於五、惡即是善的世界如何創造出來的。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
艾瑞克・亞瑟.布雷爾的筆名,一九零三年生於殖民時代的印度。在英格蘭就讀寄宿學校,並且在校內第一次察覺到毒害英國社會的商人階級歧視,從而發展出對權力使用與誤用的初步敏感性。一九二一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後,歐威爾簽約加入緬印皇家警察,他後來對此評論道:「要痛恨帝國主義,你就得先成為其中一員。」他在緬甸度過的時光對他影響深遠,五年後他不做任何解釋就辭了職,宣布他要成為一位作家。
這位發現自己幾乎身無分文、開始以洗碗工為生的年輕作家,在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巴黎倫敦流浪記》(1933)裡,憑第一手經驗探究貧窮的主題;很快跟著出版的是《緬甸時光》(1934),這本書回顧他在皇家警察工作的時期。他對於個人嘗試超脫自身社會角色而陷入的困境感興趣,這種興趣雖然表現在像是《讓葉蘭飛舞》(1936)這樣的早期喜劇小說中,但一直到他在《往威根碼頭之路》中慷慨激昂地陳述英國工人的苦況之後,他新的政治意識才徹底開花結果。大約在此時,他跟他的新婚妻子在西班牙內戰爆發時加入反法西斯的民兵團中,他的《向加泰隆尼亞致敬》(1938)。雖然他最廣為人知的或許是他精彩的諷刺作品《動物農莊》(1945)與他的經典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1949),但他先前推出的散文集,像是《鯨腹之中》(1940)則反映出他持續地關注他所處時代非常真實的政治與社會處境。
一九四五年喪妻後,歐威爾感染了肺結核;再婚之後不久,歐威爾於一九五零年去世,享年四十六歲。
一九八四(1984)(反烏托邦三部曲全新譯本 精裝珍藏版)
作者 | AUTHOR
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出版社 | PUBLISHER
野人書號 | ISBN
9789863840190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