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就像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一開始,政府不希望人民太瞭解細節,任憑謠言滿天飛——已經死掉的人還可以爬起來,就算開槍射擊心臟也打不死。活屍只會不斷前進,不停的咬人,一旦被活屍咬到只有兩個下場:被活屍吃掉,或者變成活屍開始去咬人。

 

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滅絕危機,活屍疫情始迅速擴散!

.難民開始四處逃竄,尋找安全的庇護所,各國都亂了陣腳。
.伊朗和巴基斯坦爆發核子戰爭;
.俄羅斯軍隊不願對付平民活屍,宣告叛變,政府強力鎮壓;
.日本宣布全國撤離,拋棄千年國土,從此滅國;
.美國在紐約郊外楊克斯一役慘敗給活屍;
.中國也傳出核子潛艦叛逃的消息。

 

為了生存,全球必須祭出非常手段。南非政府實施「橘色計畫」,劃定隔離區,犧牲隔離區內部的人口留給活屍咬,以求淨化其餘的國土。

 

色列封鎖邊境,阻絕境外移入的活屍。

 

中國是最大的活屍移出國家,全國內部進入無法控制的暴亂,向來有「天府之國」、人口上億的四川,最後人口僅剩五萬餘。剩下來的人,只能靠自己……

 

目錄

前言

1-警告
2-怪罪
3-大恐慌
4-局勢逆轉
5-美國大後方
6-蔓延全球,往上擴散
7-全面開戰
8-道別

 

自序

 

這個歷史事件有很多名稱:「人類大危機」、「黑暗時期」、「活屍之變」等等,最近還出現了一些更「潮」的稱呼,例如「末日Z戰」或「第一次世界Z戰」。我個人很不喜歡後者,因為既然「第一次」都出現了,那豈不是一定會有「第二次」?對我來說,這次的歷史事件永遠都是「活屍大戰」。雖然很多人會強辯,認為「活屍」這個名詞沒有嚴謹的科學定義,不過,要為這個差點讓人類滅絕的東西,找到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名稱恐怕不容易。時至今日,「活屍」這個名詞依舊帶有無比強大的震撼力道,只要一提到「活屍」就足以召喚出每個人心中太多回憶、太多情緒。而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些回憶和情緒。

 

這本書記載了人類史上規模最巨大的一次戰役。而這本書的誕生,則是因為另一場規模比較小的衝突:我和聯合國戰後報告委員會主席之間的意見衝突。我當初願意接受聯合國戰後報告委員會的委託,撰寫調查報告,純粹是憑著一股愛心來的,我申請的差旅費、通行證、那一群翻譯者(包含真人口譯員和電子翻譯機),還有我那台輕薄短小卻又寶貴無比的語音啟動紀錄器(我打字技術太差,這東西真是良伴)等等,在在見證了我在這個調查報告計畫裡面所投入的心力。沒想到,我寫完戰後調查報告交上去,最後出來的定版竟然刪掉了一半以上的內容,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我有多震驚。

 

為了這件事,我和主席之間有過好幾次相當「充滿活力」的討論,有一次,他說我的報告「太個人化了:意見太多,感情也太多。戰後調查報告不可以這樣寫,我們要求的是明確的事實和數據,不可以有太多人性因素在裡面。」好,主席的話也不能算錯,因為正式的戰後報告必須匯總冷硬的事實,必須公正客觀,這樣後世在研究這一段末世十年的歷史時,才不會受到「人性因素」的影響。可是,難道不是「人性因素」將我們和歷史緊密連結在一起嗎?我們的後代到底會喜歡哪種資料?是按年份記載的歷史和傷亡統計數據嗎?還是活生生的、和他們一樣的前人所留下的個人故事?假如我們不納入人性因素,我們豈不是冒險讓那段沒有人性的歷史重演嗎?而且到頭來,我們和我們的敵人「活死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就是我們的人性嗎?我把以上論點向我的老闆(也就是主席)報告,只是口氣態度可能有點不良,最後吼出「我們決不能讓這些故事消失」。老闆當下的反應則是:「那你自己努力啊,寫書啊!你的訪談紀錄還在,你也有權利使用這些資料,你自己去寫一本***(被消音)的書,也沒人攔著你!」

 

當然,會有人說不應該在人類史上最大規模衝突才結束沒多久,就出一本帶有個人情感的歷史書--畢竟,美國本土宣布勝利也才不過是十二年前的事;而僅僅十年前,中國才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歡慶勝利的強權國家。目前世人普遍認定「中國勝利日」是活屍大戰的結束日期,套句聯合國同仁的話來說:「我們先前和活屍打了十年的仗,然後也才過了十年太平日子。」在這種情況下,這本書怎麼會有深度可言呢?

 

這麼說很有道理,我也必須在此回應一下。我們這一代有很多人投入戰鬥,受盡千辛萬苦才為人類換來最近這十年的和平。對這些人來說,時間既是盟友也是勁敵。是的,假如我們讓時間再沈澱久一點,讓戰後的世界變得更成熟,或許才會產生有深度的見解,那些人的回憶也才會顯得更有智慧。不過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現在已經是虛弱不堪,只怕沒機會等到世界變得更成熟,回憶、見解就已經先消失了。大家也都知道,因為營養不良、遍地污染、本來已經消失的疾病捲土重來等因素,造成戰後的人均壽命和戰前相比實在短了太多。在美國,雖然經濟已經在復甦,健康保險也普及了,可是還是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照顧所有生理及心理疾病。有鑑於時間就是敵人,我才捨棄了所謂的深度見解,急著先推出這些戰爭倖存者的故事。也許幾十年後還會有人繼續站出來,把那些更年長、更有智慧的倖存者故事記錄下來。說不定到那個時候,我也已經是個年長又有智慧的倖存者了。

 

雖然這本書主要的內容是許多口述者的回憶,不過它也包含了不少寶貴的技術資料,包含科技、社會、經濟等各層面的細節,因為這些技術細節和本書口述者的故事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聯合國戰後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裡面,也可見到這些細節資料。這本書不是我的,而是屬於那些口述者的,我在書中盡量降低我的個人色彩;書中我提問的問題,或許都是讀者自己也想問的。還有,我也盡量不要做判斷,盡量不要有任何評論。假如在這本書裡面有任何一個「人性因素」是多餘的,那一定就是我。

 

內容(節錄)

 

患者總共七人,全都意識不清的躺在行軍床上,村民們把他們移到村裡新建的活動中心裡集中,活動中心的地板和牆面都是光禿禿的水泥。我察覺到這裡的空氣又冷冰又潮濕,心裡不禁想:「住這裡不生病才怪!」我開口問說,是誰負責照顧這些病患,村民的回答是「沒人」,因為他們認為「不安全」。這時我注意到活動中心的大門是從外面鎖死的,而且村民們的表情是嚇壞的,有人是縮成一團,有人連講話都不敢大聲,還有人躲得遠遠的在念經看到他們這種行為,我的火氣又上來了,我不是對他們生氣,不是氣那些在念經的村民,氣的是他們這種行為反映出我們這個國家的落後。我們雖然戰勝了列強多年來的侵略、欺壓和凌辱,我們早已躋身強國之林,成為真正的中土之國,是全球首富之國,是超級強權,我們已經稱霸外太空,也是網路世界唯一的統治者,全球都得承認,「中國世紀」已經來臨了。可是你看看,我們國家還有這麼多人像這裡的貧農,愚昧頑固又落後,這些土包子根本就還停留在仰韶文化時期沒進化!

我帶著這種非常了不起的文化評論思想,蹲下來檢視第一位患者。她的體溫高達四十度,正在劇烈的發抖,意識不清楚,我把她的手腳稍微舉高,聽見她發出細微的啜泣聲。她的右手前臂有個傷口,是一種咬痕。我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半圓形的咬痕和齒印並不是動物造成的,這顯然是一個小孩子或很年輕的人的齒痕。我先認定這個傷口應該就是感染的起源,可是傷口周圍又很乾淨,這不符合常理。我再問了村民們一次,到底是誰負責照顧這些病患,村民的回答還是一樣:沒人。但這不可能呀,正常人類的嘴巴裡細菌之多,已經到了一個嚇人的程度,比最髒的狗嘴裡的細菌還要多。如果這個女性病患的齒痕傷口沒被清理過,那她的傷口早就已經感染紅腫了。

我繼續檢視了其他六位病患,每個人的症狀都類似,分別在身體不同部位出現了咬痕。我問其中一位勉強還能說話的病患到底是誰咬的,或是被什麼東西咬的。他回答,都是在試圖制伏「他」的時候被咬的。

「『他』又是誰?」我問道。

這麼一問,終於被我找到了「第零號病人」,也就是一切的根源。「他」被鎖在村子另一頭的廢棄空屋內,今年才十二歲,手腕和足部被塑膠繩綁住。「他」不斷掙扎,綁縛處的皮膚都已經磨掉了,但卻沒有流血,身上其他的傷口也沒有出血的跡象,腿部和手臂上的破口也沒見到血。右腳大拇趾已經斷掉不見了,那裡大大的傷口還是沒有血跡。他像個動物一樣不斷扭動,塞著破布的口中發出低沈的咆哮。(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麥克斯.布魯克斯 Max Brooks

美國作家、電影編劇、聲優,畢業於加州匹澤人文學院(Pitzer College),主修歷史。父親是著名經典電影導演梅爾˙布魯克斯,母親為老牌名女星安˙班克勞馥。

他是世界公認的活屍專家,無數機構、媒體都曾邀他前往演講相關的主題。2013年4月間他應美國國防部的邀請,在德州山姆休斯頓堡的一場災害防護演習中進行專題演講。此外,各學術機構如曼斯菲爾大學(2012)、匹澤人文社會學院畢業典禮主題演講(2011)、紐澤西羅特傑斯大學「活屍論壇」主題講者(2011)、愛荷華大學(2011)、北加州大學╱艾什維爾(2011)等也都紛紛請他前去分享活屍議題的知識。

他著有《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與《末日關鍵生存術:戰鬥知識與技能》等二書,是全球最經典、最長銷、最實用的活屍預防措施介紹,也是最全面的活屍戰鬥真實事件記錄簿,長年高居亞馬遜等各大書店暢銷榜頂峰。這兩本書且經由影星布萊德彼特改編、主演成為電影「末日之戰」。

 

譯者簡介:

簡政章

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教育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地球末日戰》神預言中共肇禍 原作者:拒修改 在華被禁售

蘋果日報, 2020.02.28 

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HK$10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麥克斯.布魯克斯 Max Brooks

  • 出版社 | PUBLISHER

    遠流
  • 書號 | ISBN

    9789573272021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